Avalon Obsidian Vault

Search

Search IconIcon to open search

Understanding Espresso

Last updated Apr 9, 2023 Edit Source

# Dose (Episode #1)

# Extraction theory

从咖啡粉中提取可溶解物质

CleanShot 2022-12-31 at 22.49.46-2x.png

# How much work

提取可溶解物质到杯子中是做功(work)

为了提高萃取率必须更加努力做功

用的咖啡粉越多,必须做的功也越多

# The basket

粉碗是最主要的决定粉量的因素

粉碗标注大小的正负1g是应该使用的粉量大小

如果使用的粉量过少,会在粉饼顶端和冲煮头之间产生一些空隙。这会造成粉饼凌乱、糊状,这样的粉饼无法告诉你任何关于萃取时发生了什么信息,同时这也非常难以清理。

使用更多的粉量并没有任何更好的地方。传统中使用更多的粉量,是因为以前磨豆机没有定量功能,只能为了得到统一的粉量,而手动的填满粉碗。现在磨豆机有了定量功能,我们可以使用任何我们想要的粉量。

# The coffee

咖啡越是深烘,萃取时需要做的功越少,越容易得到可溶解物质。

通常来说,更深烘的咖啡使用更多的粉量是可以的,而浅烘的咖啡需要更努力的做工萃取。使用大粉量需要做的功太多,需要不可能的做功量,总是会得到酸涩、不完全萃取的、薄弱的醇厚感。

所以推荐浅烘使用小粉量。

# What should we do

在咖啡尝起来可以,但是还可以稍微调整一下的时候,应该稍稍增加0.5g粉量,而不是调整磨豆机刻度。使用的咖啡粉量越多,粉饼提供的阻力就越高,水越难通过粉饼,得到想要的粉水比需要的接触时间更长。这会使得萃取时间稍微延长,稍微多一点咖啡液,但是粉水比不变,这会使用可能最小的浪费,得到最美味的咖啡。相反,萃取时间太长时,也可以稍微减少粉量,使得流速更快。同时减少粉量,做的功也越少,这样即使流速稍微过快,萃取仍然很好。所以小调整是可以的,只要粉饼状态没问题,但如果差得很远,那就不要改变粉量,而且调整其他变量。

# Caffeine

粉量越多,喝到的咖啡因也就越多。

每一次用的粉量越多,一天中制作咖啡次数就应该越少。通过减少粉量,可以增加一天中可以制作咖啡的次数,并且不会让你咖啡因过量。

# Ratio (Episode #2)

CleanShot 2022-12-31 at 23.58.06-2x.png

水在咖啡制作中是一种溶剂,用来溶解固体物质,将咖啡粉中的好风味和其他的好物质,萃取出来以供我们最终能够品尝的。你是用的溶剂越多,你萃取得就越多,你穿过咖啡粉饼的水越多,你从中萃取出的固体物质就越多。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方法,去增加或减少你的萃取量。

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,改变水量会同时改变两个输出量。当使用更多的液体,明显能增加萃取率,但同时也会降低咖啡的强度。

用固定的比例作为开始,这是更加享受的浓缩咖啡风味比例,所以一般会使用1:2到1:2.2的比例区间。然后以这个固定和稳定的比例开始进行调整。

从例如调节磨豆机开始尝试,达到想要的意式咖啡风味,而不是盲目混乱地尝试不同的比例。如果需要制作一杯浓缩,但不想改变磨豆机的设置,但想有轻微的调整,这是应用比例的最好机会,你会感到震惊,仅因为多了2-3毫升的咖啡液,就产生了这么多变化。

如果需要多出多余2或3克的变化,那风味和口感的变化,离我想达到的意式咖啡风味会有很大变化,所以倾向于不要改变这么多,否则咖啡液会被稀释太多,所以倾向于改变粉量或磨豆机设置。但若想快速简单地做出调整,调整比例。

# Brew Time (Episode #3)

冲煮时间的定义是,从在咖啡机上按下开始键开始,到按下结束键结束,是整个冲煮过程的持续时间。建议的冲煮时间范围是25-30秒。

还有一种定义是,从咖啡液开始出现,直到按下停止按钮。如果你开始调整预浸泡时间,无论是调短还是调长,在这种定义下冲煮时间是趋近和相似的。

总结,对新手来说25-30秒的冲煮时间规则非常有帮助。但是,如果使用杠杆机,或有压力和流量剖析的机器,你可以破坏这个规则。

# Grind Size (Episode #4)

使用正确的研磨度来获得美味的咖啡,修复配方而不是改变。调整研磨度来获得一杯不错的咖啡,然后用配方中的其他变量来进行微调。

尽可能的磨的更细,直到产生通道。产生通道的咖啡会比预期的更加薄弱、空洞一些,同时余味也会具有酸涩和苦涩的味道。

在同一时间只改变一种跟流速有关的变量。如果要改变研磨度,那么就不要同时改变粉量。

改变研磨度后,清理是有必要的。

# Brew Temperature (Episode #5)

一般来说温度越高,萃取率也就越高。温度是一个微调的变量。先调整粉量、比例、配方,然后再考虑调整温度。粉量和比例,比起温度,会对咖啡风味有更大的影响。

一般来说,深烘85-90度,中烘88-92度,浅烘90-85度。

# Pressure (Episode #6)

预浸泡的定义,是从水进入粉碗的时刻开始,当机器达到冲煮压力巅峰结束。在这个阶段,致力于在高压的水通过咖啡粉之前,将所有的咖啡粉都均匀的浸泡。在理论上,长时间的预浸泡促进了萃取的均匀性,由此产生更美味的咖啡。

9 bar是期望值,但用起来比较困难,可能会出现通道等。通过减少压力,可以让萃取变得简单一些。这是一个妥协,但是总体来说会得到一杯更好的浓缩。